欢迎访问民生法制网 - 关注民生 弘扬法制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焦点关注 | 法制新闻 | 新法速递 | 法案释疑 | 普法社区 | 律师之窗 | 经济与法 | 司法前沿 | 检察风云 | 法苑撷英 | 警界采风 | 学术论文 | 新闻调查 | 红绿灯 | 法制故事 |
  房产 | 食品 | 旅游 | 汽车 | 教育 | 环保 | 健康 | 保险 | 就业 | 体育 | 互联网 | 人物 | 文化 | 金融 | 娱乐 | 女人 | 活动推介 | 网站公告 | 法律服务 |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民生频道 > 旅游 > 正文内容
会员帐号: 登录密码:
针对不文明旅游 应堵住“假证游”的窟窿
发布时间:2017/7/4 19:52:38 信息来源:中国质量报 作者:佚名  视力保护色:
浏览次数:53941次 【大字 中字 小字】【打 印

  特殊证件本是国家给予社会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体的惠民政策,然而有人就是看准了这个“空子”,通过办理假证,妄图投机取巧。其中,最常见的就是骗取景点的门票优惠。如同新闻所说,有些人在路上还生龙活虎的,一到了买门票时却都成了“残疾人”,委实太过荒唐。而据张掖这一景区所在的派出所民警所言,在5月至10月旅游旺季,几乎每天都会接到使用假证的警情,2015年没收假证接近1000本。

  按说,使用假证是违法行为。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52条,买卖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或其他组织的公文、证件、证明文件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也就是说,使用假证最低处罚也是行政拘留。一场快乐的旅游,瞬间就能变成“拘留所N日游”,很多公职人员甚至仅凭这一点就可以被开除。显然,其违法成本并不低。

  那么,假证何以会如此猖獗?首先,还是因为很多人不懂法,没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认为只想省点门票钱,没什么大不了。其次,导游等旅游从业者并未给予足够的说明。再次,警方能为游客着想,的确出于善意,但单纯采取口头教育,也在一定程度上起了纵容违法的负面效果。

  必须明确,使用假证不仅违法,也有违诚信原则,自然也属于不文明现象。每个人都应该懂法律,树诚信,守规矩,不能为了沾一点便宜,就去揩公共资源的油。事实上,这也是对弱势群体的一种伤害。旅行社、导游等应切实尽到责任,把好第一道关,打消游客的侥幸心理。警方则应该严格执法,并从源头入手,严厉打击制假造假的违法行为,不能让法律形同虚设。

  另外,也要完善相关配套措施。比如,今年黄金周前夕,12301全国旅游投诉平台手机版上线,游客权益如果受到侵犯,可用手机直接投诉。那么平台可否增设功能,让旅行社、景区和警方等将使用假证等违法行为上传,建立相关数据库,记入旅游征信系统,问题严重的还可纳入“旅游黑名单”。让旅行社、景区和警方有更多的手段打击假证,多方共举,堵住窟窿。(公孙好)

 

【责任编辑:民生法制网】 

【针对不文明旅游 应堵住“假证游”的窟窿】 相关信息
  投资超千亿 我国“旅游+”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8-8]
  四川自贡机场获批开通四条航线 有望于下月投运 [8-8]
  莫高窟暑期参观一票难求 敦煌“出拳”治门票乱象 [8-8]
  申冬奥成功两周年 崇礼体育旅游产业迎来发展黄金期 [8-2]
  《北京市旅游条例》8月1日起正式实施 [8-2]
最新图片新闻
民生法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民生法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民生法制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民生法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它报纸或网站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民生法制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30日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

网站公告 更多>>>
热点图片新闻
永善县召开2017年征兵工作
 

    &nb


关于本站 | 服务热线 | 法律声明 | 隐私条款 | 付款事宜 | 广告服务 | 理事单位 | 通讯员 | 网站留言 |
Copyright(©)2006-2021 民生法制网 版权所有  IE5.0以上1024*768分辨率最佳
本站网络实名:民生法制网 网站法律顾问:柯彬慧  备案经营许可证号:豫ICP备18042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