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6月6日电(刘映)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城市化进程加快,旅游和贸易增加,生态环境改变,导致病媒生物种类、密度和分布等不断发生变化,病媒生物的侵害越来越严重。通过蚊虫、蜱、鼠等传播的疾病不断增多,如塞卡病毒、登革热、新型布尼亚病毒、无形体感染等。鉴于严峻的病媒生物侵害形势,6月6日,中国卫生有害生物防制协会会长徐建国院士在此间举行的“世界害虫日”发布大会上表示,由中国卫生有害生物防制协会(CPCA)为主导,联合世界卫生组织媒介生物监测与管理合作中心、亚大区杀虫管理协会联盟(FAOPMA)、美国害虫管理协会(NPMA)、欧洲害虫管理协会(CEPA)、能多洁、奥肯、南通功成化工等共同发起倡议设立6月6日为“世界害虫日”,呼吁人们关注身边“小害虫”带来的“大危害”。
据悉,从2015年发起倡议至今,全球已有近30多个国家协会和世界卫生组织等团体组织的代表,以及行业专家、知名企业人员、社会知名人士等近万人积极签名支持,包括诺奖获得者屠呦呦研究员、钟南山等42位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院士、21名医药界全国政协委员、20多个国家地区的行业领袖等。
据了解,全世界已发现535种虫媒病毒,可通过蚊虫携带和传播的有300余种,近100种可以引起人、畜疾病。譬如,黄热病病毒、乙型脑炎病毒、登革病毒、西尼罗病毒、裂谷热病毒、基孔肯雅病毒、塞卡病毒等。蜱可感染、传播和贮存细菌、病毒、立克次体、埃立克体、无形体、螺旋体、原虫等病原体。有人类活动的地方,就有鼠类啮齿类动物的存在。通过鼠传播的传染病有60余种,如出血热、脑膜炎、鼠疫、钩端螺旋体病、恙虫病、斑点热等。
徐建国表示,虽然各个国家和地区在害虫防控上都作出了积极努力,取得了不少先进经验,但因气候变化、人员往来和货物交流的频繁,媒介生物传播的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依然很大。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有十亿多人感染媒介生物传播的疾病,一百多万人因此而死亡,所造成的经济负担约占全球传染病负担的17%,这对全球公共卫生是一种严重的威胁。如2015年,全球共有91个国家和地区存在疟疾传播问题,有2.12亿起疟疾病例,造成42.9万人死亡。
“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人类必须持续不断地控制害虫,并对媒介生物传播的疾病保持高度警惕。设立世界害虫日,就是希望通过公益日活动,引起各国政府、公众、媒体及社会各界对害虫问题的重视,并统一行动防控害虫、减少媒介传染病,教育人们了解身边小害虫带来的大危害;呼吁大家以主题日的形式,在每年的6月6日开展系列宣传与公益活动。”徐建国同时提出几点倡议:一是建立联络协调机制,力求统一行动。各国团体组织间建立顺畅的联系通道,就世界害虫日公益活动等事宜及时沟通协调,并统一行动,形成合力,不断增加政府、社会大众和媒体对害虫危害的关注度,发挥设立“世界害虫日”应有的作用;二是建立信息交流机制,加强交流合作。各国就世界害虫日开展活动主题、活动情况,经验及成果信息进行充分交流;三是建立创新推进机制,倡导绿色防制。不仅要让人们了解害虫的危害,防控害虫时还要力求尽量降低施药对人身安全造成伤害或对环境造成污染,这就需要大家不断创新产品、技术、方法等,倡导绿色防制理念。
当日,著名演员周海媚作为“世界害虫日”的形象大使,她呼吁大家“爱家园,爱健康,关注6月6日世界害虫日”。共同发起单位代表及与会各国代表、国际组织代表等共同参与了世界害虫日的启动仪式。现场还播放了发起世界害虫日回顾短片和动漫宣传短片《致命害虫》。美国虫害管理协会主席多米尼克•斯塔普(Dominique Stumpf)作了《全球虫害防制形势》报告。亚大区害虫管理协会联盟(FAOPMA)主席、中国卫生有害生物防制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黄晓芸主持发布大会,并介绍“世界害虫日”口号:“健康中国,控制害虫;健康世界,控制害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