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民生法制网 - 关注民生 弘扬法制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焦点关注 | 法制新闻 | 新法速递 | 法案释疑 | 普法社区 | 律师之窗 | 经济与法 | 司法前沿 | 检察风云 | 法苑撷英 | 警界采风 | 学术论文 | 新闻调查 | 红绿灯 | 法制故事 |
  房产 | 食品 | 旅游 | 汽车 | 教育 | 环保 | 健康 | 保险 | 就业 | 体育 | 互联网 | 人物 | 文化 | 金融 | 娱乐 | 女人 | 活动推介 | 网站公告 | 法律服务 |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民生频道 > 教育 > 正文内容
会员帐号: 登录密码:
洗衣服、接送和整理房间 这些你都常常为孩子代劳吗
发布时间:2017/5/23 20:29:51 信息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佚名  视力保护色:
浏览次数:54101次 【大字 中字 小字】【打 印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掌中宝”。照顾子女是父母的义务,可父母的“过度照顾”却可能导致孩子自理能力的缺失。你觉得现在孩子的自理能力怎么样?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20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33.4%的受访者觉得现在孩子的自理能力差,63.9%的受访者认为孩子自理能力变差的原因是父母及家人的溺爱,56.2%的受访者建议让孩子在家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受访者中,00后占1.1%,90后占19.1%,80后占54.5%,70后占20.2%,60后占4.2%,50后占0.7%。

  63.9%受访者认为孩子自理能力变差的原因是父母及家人的溺爱

  家住河北张家口的李栗宁是一名12岁孩子的母亲。今年9月,她的儿子将从小学升入初中。面对教学质量好却离家较远的一所中学,李栗宁陷入了纠结。“学校可以提供住宿,但孩子从没离开过家,很担心他没办法照顾好自己”。

  调查显示,35.8%的受访者觉得现在孩子的自理能力不错,30.8%的受访者觉得一般,27.3%的受访者认为现在孩子的自理能力较差,6.1%的受访者认为非常差。

  在北京某高校读大三的陈远泽(化名)上大学之后才开始尝试自己洗衣服。“刚开始做这些事情的时候还比较新鲜,洗了几次就觉得太累,好在可以交给洗衣机”。

  在北京某互联网公司工作的刘元元目前依然不会做饭。“在家里都是父母做饭,在学校里有食堂。工作后,只能靠点外卖解决问题了”。

  郑穆琴是上海某小学五年级的班主任,她觉得现在孩子的自理能力存在问题,“有些孩子连最基本的事情都没法自己做。每天上学放学,学校门口都会堵车,全是接孩子的家长。大扫除时,很多孩子都不会扫地、拖地,只能帮忙摆摆桌椅。不少人甚至连书包都需要家长前一天晚上收拾好,不然就会落下东西”。

  调查中,洗衣服(65.7%)、上学接送(59.4%)和整理房间(53.3%)是家长最常代劳的事情。其他一些常由家长代劳的事还有:收拾床铺(50.9%)、洗澡(28.8%)、穿衣服(27.6%)、准备上学用具(25.3%)、梳头(20.9%)、洗漱(15.1%)和喂饭(7.0%)等。

  至于孩子自理能力变差的原因,63.9%的受访者认为是父母及家人的溺爱,43.8%的受访者认为是学校教育不注重动手实践,37.5%的受访者归因于孩子缺少锻炼机会,36.7%的受访者认为原因是父母没有耐心等待孩子自己做,36.6%的受访者认为孩子“忙于学业”而“疏于生活”,28.3%的受访者归因于父母对子女的控制欲过强,10.1%的受访者指出孩子接触社会太晚。

  “父母的教育观念非常关键。”郑穆琴说,“有些父母溺爱孩子,什么都不舍得让孩子做,生怕磕着、碰着、累着”。郑穆琴指出,当前的教育模式也导致了学校和家长对孩子的生活能力缺乏关注,“我们太在乎孩子的学习成绩,把‘教育’的概念局限在了‘考高分、进名校’”。

  家住北京的60后曹国友认为,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孩子的自理能力反而有所下降。“我们小时候家里穷,兄弟姐妹5人,全都很早参加工作,成家立业。那时候不允许你‘自理能力差’,因为必须得想办法生活下去”。除此之外,曹国友觉得独生子女家庭的出现也是孩子自理能力下降的原因之一,“以前家里孩子多,个个都很皮实。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总怕照顾不到位,更别说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了”。

  56.2%受访者建议让孩子在家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很难把控‘爱’和‘溺爱’的界限。”李栗宁平时对孩子照顾得细致入微,每天吃什么饭、做哪些菜、做成什么口味,都要遵照孩子的意愿。“我也知道不能溺爱孩子,所以会尝试让他自己叠被子、洗袜子和裤头,但看到他折腾半天还是没做好,心里就觉得其实没必要这样‘逼’孩子,也就不再强迫他做了”。

  调查中,22.3%的受访者觉得身边溺爱孩子的家长非常多,60.7%的受访者觉得比较多。

  陈远泽觉得,不必对孩子自理能力的降低太过敏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

  “如果孩子们的自理能力普遍下降,那可能是我们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曹国友认为,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应该先学做人,“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也是做人的一部分。‘自理’是‘自立’的前提,很难想象一个自理能力差的人能够拥有自立的人格”。

  提升孩子的自理能力,56.2%的受访者建议在家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55.4%的受访者建议学校加强对孩子的日常生活技能培训;55.1%的受访者建议多带孩子参加一些社会活动;53.2%的受访者建议停止溺爱,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40.6%的受访者觉得家长要因势利导,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25.7%的受访者建议将自理能力强的孩子树立为榜样;21.7%的受访者觉得不应该过分看重学习成绩,而要更关注孩子的生活能力。

【责任编辑:民生法制网】 

【洗衣服、接送和整理房间 这些你都常常为孩子代劳吗】 相关信息
  紫云自治县教育系统召开新冠疫苗接种暨安全生产工作部署会议 [3-25]
  紫云自治县举行2021年春季学期学生资助业务培训 [3-18]
  上海重拳整治教育培训机构 “拔高”需求关不住? [8-8]
  思考:清华北大不对参观者作限制又会怎样? [8-8]
  大学生志愿服务为何被“歪楼”?如何“好心”做“好事”? [8-8]
最新图片新闻
民生法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民生法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民生法制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民生法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它报纸或网站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民生法制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30日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

网站公告 更多>>>
热点图片新闻
永善县召开2017年征兵工作
 

    &nb


关于本站 | 服务热线 | 法律声明 | 隐私条款 | 付款事宜 | 广告服务 | 理事单位 | 通讯员 | 网站留言 |
Copyright(©)2006-2021 民生法制网 版权所有  IE5.0以上1024*768分辨率最佳
本站网络实名:民生法制网 网站法律顾问:柯彬慧  备案经营许可证号:豫ICP备18042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