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民生法制网 - 关注民生 弘扬法制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焦点关注 | 法制新闻 | 新法速递 | 法案释疑 | 普法社区 | 律师之窗 | 经济与法 | 司法前沿 | 检察风云 | 法苑撷英 | 警界采风 | 学术论文 | 新闻调查 | 红绿灯 | 法制故事 |
  房产 | 食品 | 旅游 | 汽车 | 教育 | 环保 | 健康 | 保险 | 就业 | 体育 | 互联网 | 人物 | 文化 | 金融 | 娱乐 | 女人 | 活动推介 | 网站公告 | 法律服务 |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民生频道 > 旅游 > 正文内容
会员帐号: 登录密码:
记者调查:去日本旅游小心“黑导游”
发布时间:2017/5/23 20:21:15 信息来源:民生法制网 作者:新华社  视力保护色:
浏览次数:53321次 【大字 中字 小字】【打 印

  新华社东京5月22日电(记者方艺晓 马峥)端午节假期快到了,准备去日本旅游的人要注意这么一伙人:他们明着说向你提供“优质导游服务”,实际并没有导游资格;他们暗中变着花样坑你的钱,但如果被发现就立马变脸,各种狡辩。这伙人就是日本的非法“黑导游”。

  “黑导游”缘何兴起、内部如何组织?他们都有哪些宰客套路?请看新华社记者发回的调查报道。

  正规导游稀缺 政府监管不力

  近年来,随着日元贬值,赴日游逐渐成为国人出境游的主要选择之一。在访日中国游客猛增的情况下,日本的中文导游数量却远远未能跟上,通过资格认证的中文导游十分稀缺。

  在日本,外语导游与律师、医生一样,都需经过国家级考试。截至2016年,日本全国有资格认证的导游仅有约两万人,其中英语导游占67.8%,中文导游仅占12%。

  据日本相关机构估计,目前在日本接待中国游客的导游大部分是“无证导游”。

  “黑导游”的猖獗,在一定程度上与日本政府的监管不力脱不了干系。据悉,日本政府计划放宽限制,允许没有资格认证的人提供导游服务,以填补导游缺口。业内人士认为,此举会导致无良导游增加,影响游客体验。

  记者日前在东京银座商业区询问了9名带中国旅游团的导游,结果只有1人持有资格证,其他人都是“无证导游”,有些人甚至说不知道要考证。

  揭开“黑导链” 解密“忽悠手法”

  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日本旅游业资深人士告诉记者,在日本,地接社接到团单后通常会与导游头头、业内俗称“大哥”的人联系,以一团两万到三万日元(1万日元约合620元人民币)的价格委托给“大哥”,再由“大哥”分配给“小弟”。这些“小弟”绝大多数没有正规外语导游资格,仅接受过短期“陪团员”培训。

  日本《外语导游法》明确规定,除志愿者外,没有外语导游资格的人不得从事旅游景点讲解等导游工作,并规定导游不得向顾客推销商品或强制游客前往景点或商店,禁止以任何名义拿回扣,违者将被逮捕。

  对此,“黑导游”们也有对策:在无人监管的大巴上对游客大肆推销洗脑,到达景点时就装成普通随团陪同,不讲解。这让很多日本调查员无从追究。

  “黑导游”常见“忽悠”手法包括:“提前铺垫”——告诉游客日本物价在哪里都几乎一样,不用拘泥于在哪家店买;“神吹日货”——某种产品只有日本有,因为绝对不会出口等。黑导游一路猛灌“忽悠”之语,引诱游客的消费冲动。就算游客事后意识到上当,“黑导游”也早准备好了应对之策,各种狡辩,绝不退钱。

  购物陷阱需警惕 行程安排有“猫腻”

  黑导游设下的“购物陷阱”主要有以下几种,游客务必提高警惕:

    一是行业内俗称的“车售”,即导游在大巴车上兜售所谓的“健康食品”和“高科技产品”。这些产品的售价少则高出进货3到5倍,多则近10倍;更有些无良导游勾结不法厂商,从厂商处直接提取不经过日本安全认证的准“三无”产品,花言巧语向游客兜售。

    二是忽悠游客进店购物。不少中国游客被带去购物的“免税店”,并非日本大商业公司开办,其商品价格往往是同类商品市价的数倍。这些“免税店”的利润分成一般是店家五成,地接社和导游按五五分或三七分拿取剩下的利润。

    一名导游证实,导游们会把各个团进店购物的时间设为一致,让游客以为店里人山人海都在抢购,进而产生购物欲望。

    很多导游在接团后立即与免税店联系,将团内游客的姓名、护照号等个人信息透露给免税店,然后再带游客进店购物。游客在收银台使用护照免税时,回扣自动计入导游账上。

    三是私下添加购物点,俗称“滑店”。例如,前往东京浅草寺观光时,导游事先就给游客洗脑:“浅草有一家老店铺的南部铁壶非常好”,到达目的地时暗示司机停在店铺旁,诱哄游客进店。实际上,该店的南部铁器均价约是市价的3倍。游客自以为买到了好货,其实不知不觉已上当受骗。

    同时,行程安排也有不少“猫腻”。有导游透露,赴日游线路一般为6到7天,旅行社却安排下午出发晚上抵达东京的航班,回程则安排上午的航班,前一晚就把游客拉到机场酒店,这种“5夜6天游”在日本真正的逗留时间只有4天。

    游客到日本后,会发现到哪里地陪导游都要收钱。去迪士尼乐园,收1万日元;到银座购物,收4000日元……几天下来,游客实际交给旅行社和导游的钱,比旅游费还多一倍。

    此外,有些“黑导游”还在餐饮上竭力榨取油水,替换行程规定的餐饮内容,捞取餐费差价。

    业内人士说,由于恶性竞争,日本接待社纷纷压低接待中国旅游团的价格,甚至以亏本价接团,业内一般称其为“填坑团”或“赌团”。这种团的亏本部分,最终还是要想办法从游客身上找补回来,并实现盈利。有导游告诉记者:“报了填坑团,想不挨宰几乎不可能。”

    中国驻日大使馆提醒中国游客,在日旅游购物时,对于导游的劝导、商家的宣传和口头承诺,要保持应有的警惕,勿盲目听信。

【责任编辑:民生法制网】 

【记者调查:去日本旅游小心“黑导游”】 相关信息
  投资超千亿 我国“旅游+”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8-8]
  四川自贡机场获批开通四条航线 有望于下月投运 [8-8]
  莫高窟暑期参观一票难求 敦煌“出拳”治门票乱象 [8-8]
  申冬奥成功两周年 崇礼体育旅游产业迎来发展黄金期 [8-2]
  《北京市旅游条例》8月1日起正式实施 [8-2]
最新图片新闻
民生法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民生法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民生法制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民生法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它报纸或网站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民生法制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30日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

网站公告 更多>>>
热点图片新闻
永善县召开2017年征兵工作
 

    &nb


关于本站 | 服务热线 | 法律声明 | 隐私条款 | 付款事宜 | 广告服务 | 理事单位 | 通讯员 | 网站留言 |
Copyright(©)2006-2021 民生法制网 版权所有  IE5.0以上1024*768分辨率最佳
本站网络实名:民生法制网 网站法律顾问:柯彬慧  备案经营许可证号:豫ICP备18042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