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民生法制网 - 关注民生 弘扬法制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焦点关注 | 法制新闻 | 新法速递 | 法案释疑 | 普法社区 | 律师之窗 | 经济与法 | 司法前沿 | 检察风云 | 法苑撷英 | 警界采风 | 学术论文 | 新闻调查 | 红绿灯 | 法制故事 |
  房产 | 食品 | 旅游 | 汽车 | 教育 | 环保 | 健康 | 保险 | 就业 | 体育 | 互联网 | 人物 | 文化 | 金融 | 娱乐 | 女人 | 活动推介 | 网站公告 | 法律服务 |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民生频道 > 健康 > 正文内容
会员帐号: 登录密码:
急救应成为国民教育必修课
发布时间:2017/5/9 20:55:22 信息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佚名  视力保护色:
浏览次数:53121次 【大字 中字 小字】【打 印

  危重急症和意外伤害事故,威胁着人类脆弱的生命。急救常识、急救设备应成为生活中的“必需品”。那么,我国百姓急救常识普及得如何?公共场所急救设备是否完备?人民日报记者在陕西、安徽两地进行了调查,发现情况不容乐观。

  一段来自某个急救教育网站的话,浅显易懂,富有说服力——据统计,在心脏及呼吸停止状态下,人的脑细胞于4分钟后开始死亡,10分钟后几乎无法避免脑死亡的悲剧。如果得不到及时救助,即便将病人送到医院救回生命,也可能成为植物人或留下永久性的障碍。而以目前的紧急救护速度,从打120急救电话到医护人员抵达,控制在4分钟内是很难的。因此,人人都应该具备急救知识,并有信心、有能力正确地执行。要知道,急救受益者往往就是你最亲近的人。

  急救不仅要有爱心、信心,更要知识、技能。有一位医生曾举了一个例子:有一名男子在一次车祸中受伤严重,腹部多发伤并伴有开放性气胸。一名路人在急救车未到之前,及时有效地封闭胸壁伤口,同时将男子裸露在外的脏器置于清洁的塑料袋内,而不是直接将其还纳回腹腔,大大减少了腹腔感染的几率,为病人赢得了生的希望。倘若缺乏技能,只是出于一片热心参与急救,就有可能出现好心办坏事的结局,这也是许多人面对危急局面时不敢作为的原因之一。

  基于这些认识,许多国家十分重视对国民进行急救教育。有国家甚至通过立法规定:任何一个国民在18岁之前,必须全部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急救教育比较普及的国家,急救教育都是从娃娃抓起:幼儿园阶段,主要是让孩子明确知晓哪些事物是危险的;小学阶段,主要普及打急救电话以及一些简单的外伤包扎等;初中阶段,学生就会接触到真正的急救方法,比如如何处理刀伤、烧伤、烫伤等。相对而言,在专门立法、急救教育实施、急救知识普及率、急救设备配备等方面,我国都还存在诸多不足。以法律为例,我国法律对这个领域的规定尚不明确。

  急救教育要补齐法律短板,把法律挺在前面。急救是人命关天的大事,随着人们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急救行为有可能产生诸多法律问题,因此,法律支持不能少。急救教育更是如此,无规矩不成方圆,无规矩难免各自为政,发展急救教育,法律必须走在前面。尤其是植入中小学校教育,建立急救教育长效机制,涉及到教学大纲、教材编写、师资力量、课时设置等,不是小事,需要法律授权。

  急救教育要多路径拓展、多维度挺进。急救教育进校园,根据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的学生认知特点,设计出由浅入深的教材与课程。广东省教育厅去年就表示,将包括急救课程在内的安全教育纳入省地方课程。重点人群的急救教育,针对警察、教师、司机、导游、公交工作人员、商场服务员等人群,进行规范化培训。在这方面,广州地铁做得不错,把“急救培训进地铁”当作一项长期工作来抓。普通公众的急救教育,除了急救教育进工厂、社区等之外,还可以向新媒体借力。微信朋友圈曾经流传一篇题为《CPR(心肺复苏)居然这么简单又这么重要》的网文,施救者与“死神”两种角色漫画式的对白介绍、有趣的语言风格,让心肺复苏这一严肃话题变得轻松活泼,这就是新型急救传播的样本。

  你我对急救技能掌握多一分,你我的安全保障就多一分,学会急救,终身受益。就让急救教育成为公民必修课,成为你我终身教育课。

【责任编辑:民生法制网】 

【急救应成为国民教育必修课】 相关信息
  泊子卫生院开展“结核病日”宣传活动 [3-22]
  高温天 警惕胃肠炎和皮肤病 [8-2]
  黑龙江城市公立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加成 [8-2]
  医保个人账户可提现? [8-2]
  “三伏贴”治百病?这些问题要注意 [7-13]
最新图片新闻
民生法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民生法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民生法制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民生法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它报纸或网站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民生法制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30日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

网站公告 更多>>>
热点图片新闻
永善县召开2017年征兵工作
 

    &nb


关于本站 | 服务热线 | 法律声明 | 隐私条款 | 付款事宜 | 广告服务 | 理事单位 | 通讯员 | 网站留言 |
Copyright(©)2006-2021 民生法制网 版权所有  IE5.0以上1024*768分辨率最佳
本站网络实名:民生法制网 网站法律顾问:柯彬慧  备案经营许可证号:豫ICP备18042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