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4月11日电(记者 段敬芳)剧版《白鹿原》将于4月16日在安徽卫视、江苏卫视播出。《白鹿原》曾被以话剧、电影等不同艺术形式多次搬上舞台。日前,在剧中饰演仙草的演员秦海璐接受新华网记者专访。秦海璐表示,与自己以往饰演的女强人、独立女性的角色相比,仙草与白嘉轩的人物关系更平衡,更突出夫妻之间互相尊重、相互扶持的过程。用更丰富的艺术形式去传递好的艺术作品的价值是文艺工作者的责任。
用更丰富的形式去传递好作品的价值是演员的责任
剧版白鹿原的创作难点在于能否诠释原著深层次的内涵
秦海璐回忆说,“与《白鹿原》的渊源,要从我的大学时代开始。我在上大学的时候就读过《白鹿原》的原著。说实话,小的时候其实看不太懂,在现在看来,那时候的我能够看到的东西都是比较肤浅的。15年之后重读这本书,它的深度是不一样的。比如白嘉轩,我曾经把他看做一个‘神’,而现在我更多的是把他理解成一个‘人’,他是一个农民,剧本需要呈现出他想要追求的精神层面的东西,我饰演的仙草在他的精神伴侣,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给予他的宽容、包容以及指点,这些都是我之前没有看到的。仙草就是那么一个被隐藏的非常好的人物,她实际上是白嘉轩内心上非常强大的精神支柱。”仙草是中国传统女性的代表,她的温婉、含蓄、包容,是很多男人所向往的。与秦海璐以往饰演的女强人、独立女性的角色相比,仙草与白嘉轩的人物关系更平衡,更突出夫妻之间互相尊重、相互扶持的过程。
《白鹿原》曾被以话剧、电影等不同艺术形式多次搬上舞台,面对众多知名的演员的演绎,秦海璐笑言,在接这个剧本的时候,并没有感到压力。在她看来,无论是话剧还是电影,都因为时间的关系无法很深刻、很全面地展现出陈忠实先生的这部时间跨度长达50年的历史剧作的众生相的缩影。对于80多集的剧版《白鹿原》,秦海璐仍然觉得不足以呈现原著的全貌。对于创作者真正的压力在于,能不能把原著深层次的内涵演出来。作为演员,秦海璐丢掉了所有的现代人的观念去看剧本,“我不能用现代人的思维和认知而是应该回到那个年代去诠释仙草这样的一个角色。对于年轻观众来说,可能很多人都还没有看过原著。作为文艺工作者,用更丰富的艺术形式去传递好的艺术作品的价值是我们的责任。”
首次与张嘉译合作,秦海璐的感慨颇多。“他是一个非常笃定的演员,他的表演非常有张力。也许他没有很丰富的表情,可是他的眼神很有表现力。在真实的生活中,人在纠结、遭遇重大变故的时候,往往是呆滞的反应,内心情绪的变化基本是眼神来传递的。张嘉译是在近景表演艺术方面淋漓尽致、炉火纯青的演员。”
片酬不重要 重要的是角色传达怎样的价值观
“小青”影响我的一生 不再计较付出和回报
对于时下业界热议的“艺人高片酬”现象,秦海璐认为,演员的付出是需要综合性的考量,比如说,为某个戏可能提前很久就要进组,后面还要配合做大量的宣传。所谓“高片酬”仍然是市场决定的,归根结底它是一个供求关系。片酬和角色本身哪一个更重要?秦海璐的回答斩钉截铁:“片酬和角色本身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向观众传达了怎样的认知和价值观”。在秦海璐看来,再好的角色,如果传递给外界的是一种负能量,片酬再高她也不会接。她坦言出演《白鹿原》“没有什么钱”,但是张嘉译和导演刘进的那种“西北人的情怀”让人动容。
秦海璐对自己的每个角色都会全身心的投入,做足案头工作。她热爱每一个角色,但是任何一个角色都不可能让所有的观众都喜欢,而对于她来说,重要的是不要给自己留下后悔和遗憾,“我唯一值得骄傲的就是现在为止我演的戏没有让我有过这种想法。”
很少有人知道,在秦海璐的演艺生涯中,有一个角色对她的人生和情感认知有着很重要的触动和影响,那就是“小青”。作为田沁鑫与秦海璐继《红玫瑰与白玫瑰》、《四世同堂》之后的再度合作,话剧《青蛇》于2013年首演并引起轰动。秦海璐回忆道,大年初二,我跟导演(田沁鑫)在排练场一起写剧本,经常写到凌晨三四点。小青对于法海的情感让我记忆犹新,那是一场持续了五百年的无言的爱的陪伴。在小青在法海的房梁上盘踞了五百年终于要转世成人的时候,法海放弃成佛,轮回成人,去寻找小青,帮助她的人生解惑。“小青对我的触动非常大。从那时开始,我不再计较付出多少,在什么时间得到回报,没有人知道,但是我相信回报终究会有。”
秦海璐在戏剧、电影、电视甚至综艺节目上都有很优秀的表现,这在众多当代女演员里非常少有,而秦海璐觉得自己最擅长的是创作领域,“我不在乎用什么样的形式或者什么样的机器来拍我,我很享受在表演过程中将我多年来积累的知识量运用在角色创作中。”
现在越来越多的演员参与幕后的创作,张嘉译也出任《白鹿原》的艺术总监。对于秦海璐而言,她乐于参与每一部戏的幕后工作,监制、编剧都曾涉猎,“我很感谢大家能够给予我这样的信任”。近期在业界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大女主戏”,对于这个新涌现的概念,秦海璐认为,所谓“大女主戏”不是现在才有,《武则天》、《吕后》、《末代皇妃》等等,这些都是“大女主戏”。从创作角度讲,这类作品还是在讲一个人的人物命运,只不过主角是一个女人。有《康熙王朝》就一定会有《武则天》,这是相辅相成的。由于社会环境和历史原因造成市场上男性题材作品相对居多,当现在大投资的女性题材作品出现的时候,会比较吸引观众的眼球。秦海璐总结说,现在“大女主”这个概念很热,除了市场的认可以外,还有就是投资能力问题。对于一个投资很大的戏来讲,投资方是有压力的,他必须找一些有影响力的女演员去演这样的人物,才可能收到较好的收益。
产后复出拍《白鹿原》让我重拾自信
能够共同分担家务和压力,也是爱情的一部分
《白鹿原》是秦海璐产后复出的首部作品,当时她的孩子还不到半岁,秦海璐坦言“非常感谢我先生对我的支持”。“我希望能够参与到一个好的艺术创作当中来,我先生也觉得出演《白鹿原》的女主是非常难得的机会。说实话,我当时对于当母亲是完全没有自信的,我每天对着孩子已经快要疯了,他每天为什么哭?为什么笑?是不是饿了?是不是尿了?我完全不能判定,我的自信心完全被打败了。我甚至觉得每一天都是恐慌的。我先生说,你去拍戏可以最快地找回你的自信,这对于你以后跟孩子相处也是非常大的帮助。”
对于演员这个行业,尤其是女性,需要比男性演员更强大的心理建设,秦海璐笑言:“大家管女演员叫‘女神’,我觉得是非常贴切的。对于女性文艺工作者,尤其是演员,除了女性的魅力和母性的宽容,她不仅仅在过她的人生,她还过很多其他人的人生,有时候还要承受外界的各种非议。女演员都是女汉子,她们脆弱的一部分是大家看不到的。”
对于感性和理性的话题,秦海璐坦言工作中的自己既理性又感性,“对于角色的创作,我一定是理性在先。我会设计很多构想,构思很多逻辑让角色和剧本更完善,而当我进组拍摄的时候是纯感性的,谁也无法控制我对角色情感的释放。”而在现实生活中,每个女性的幸福感来自于她对幸福的认知。“我对幸福的认知,就是我一定找得到今天比昨天更幸福的理由,让自己相信自己是幸福的,我才能够幸福起来。如果你永远都是在比较、在抱怨、在追求一个不切实际的所谓幸福的目标,你会过得非常苦。人有的时候真的要回头看,看你一路走来是多么的艰辛,你已经得到了什么。”
秦海璐在此前的采访中曾经透露,她一直在追求兼顾事业和家庭这样一个目标。“现在我依然很努力地去坚持我的工作,同时能够安抚和照顾家人。我和我先生会商量好,我去工作的时候,他在家里带孩子,那他需要工作的时候,我就留下来。大家互相付出,来共同承担家庭的责任。”在秦海璐看来,能够共同分担家务和压力,也是爱情的一部分。
“在职业女性获得社会认可的同时,男性的压力其实比女性大。有了优秀的女性作对比,男性的被认可度会相对降低,而男人的自尊心和对成就感的渴望并不会因此而减少。男性的抱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他没有办法去找到施展自己才能的空间以及自己能够被认可的机会。在这个时候,女性要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甚至是牺牲。比如牺牲一次你工作上的成绩,去换取你先生的一个平衡。”秦海璐这样解读“当代的男女平等”,她坚信,女性对家庭的真诚付出,另一半一定能够感知到,相互理解是家庭和睦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