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民生法制网 - 关注民生 弘扬法制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焦点关注 | 法制新闻 | 新法速递 | 法案释疑 | 普法社区 | 律师之窗 | 经济与法 | 司法前沿 | 检察风云 | 法苑撷英 | 警界采风 | 学术论文 | 新闻调查 | 红绿灯 | 法制故事 |
  房产 | 食品 | 旅游 | 汽车 | 教育 | 环保 | 健康 | 保险 | 就业 | 体育 | 互联网 | 人物 | 文化 | 金融 | 娱乐 | 女人 | 活动推介 | 网站公告 | 法律服务 |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民生频道 > 教育 > 正文内容
会员帐号: 登录密码:
教育关注:国家级精品课的“老树新枝”
发布时间:2017/2/28 13:08:20 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佚名  视力保护色:
浏览次数:11901次 【大字 中字 小字】【打 印

  一流学科建设成功与否,关键之一还要看课程改革之效。怎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一门特色精品课持续发展活力,带动一流学科发展,并更具有针对性地发挥育人作用?长春理工大学“应用光学”课程组将“集成创新”理念融入课程建设实践,通过对校际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探索交叉型人才培养。

  思变

    “国字号”光环下如何领跑

  素有“中国光学英才摇篮”之称的长春理工大学,诞生之初就开设了“应用光学”课程,且课程建设在国内同专业中一直处于领先水平:省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2013年4月,长春理工大学“应用光学”课程被建议“入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项目”,同年10月,其相关资源全部在“爱课程”网站上线,意味着该门课程成为国家首批资源共享课程。这一消息令课程组成员倍感振奋。此时,课程负责人王文生教授的一番话让大家陷入思考:“又摘得一个‘国字号’头衔,这无疑是对我们课程建设的极大肯定。但这门课程未来发展方向在哪里?”众人一时无言。

  王文生抛出这一问题不无缘由。一次课上,一个有保研外校想法的学生一连求教了几个不属于本校教师重点研究方向的问题,让他感到“不适”的同时,开始思索课程建设的未来方向。“2013年之前,国家给我们设定的目标很清晰,我们的发展思路就是指哪儿打哪儿,可一旦允许我们自由发挥,却迷茫了。”但有一点王文生深信不疑:“任何一门课程,其建设的根本目的都是育人,朝这个方向努力,就不会走偏。”

  带着这样一种思路,课程组成员刘冬梅多方求教、四处取经。终于,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的一次工作会上,“集成创新”的概念让她眼前一亮。几经论证,一个得到同事普遍认同的课程建设思路浮出水面:将“集成创新”的概念引入到课程建设中,即尝试通过多个高校主体间系统、密切合作,深度优化课程资源,实现对优质课程或课程群的高质建设,以点带面推动高校课程建设的综合改革。

  刘冬梅的出发点很简单:“拥有国字号头衔,就必须得站在国家的高度谋划课程发展。”一场捍卫荣誉的课程攻坚就此展开。

  破局

    “集成创新” 非借鸡生蛋的取巧之举

  2014年,“应用光学”课程组成员刘智颖在自己的课堂搞起了新花样——将经典教学与慕课教学结合起来,“一部分章节采用正常讲授方式,另一部分主要通过观看浙江大学的教学视频来完成”。

  这样一种授课方式让学生受益匪浅。“不光能体会到不同教学风格带来的新鲜感,还给我提供了一种新的学习思路,就是利用慕课进行自学,觉得自己眼界宽了,收获也大了。”学生崔人文兴奋地说,自己之所以选择保送到华中科技大学读研,就是因为看了他们的网络课程后“动心”的。

  学生徐宁告诉记者,他在大二时带领2名组员参加了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兴趣所致,选择了“单透镜构建的最佳成像系统”的赛题。为了解决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像元尺寸受限问题,他们打算加入“光楔”,却又担心会对成像系统造成干扰。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借助浙江大学云课程平台浏览教学视频和课件,自学了偏向角和位移量两个公式,计算出增加“光楔”不会对他们设计的成像系统产生影响。

  授之以渔,柳暗花明。“以前,下课后常常会被学生包围起来提问,现在不是这种情况了,几乎全部知识点的视频资源都能在网上找到,对于学生吃透和延伸学习内容帮助特别大。”如今,刘冬梅在课后仍然被围追堵截,但她碰到最多的问题却是“老师,我在网上没找到这部分内容的相关视频,您能把链接地址发给我吗?”

  “集成创新”绝不是借鸡生蛋的取巧之举,刘智颖对此深有感触:“引入外校慕课资源后,老师的工作压力更大了。必须提前看几遍,抓住里面的要点,才能确保及时准确地解答学生疑问。而且,一旦侧重点差别太大、有所遗漏,我们还得再讲一遍。”“但不能因为一件事情难做就不去做,更何况它的意义如此重大。”

  在进一步实践过程中,课程组通过着力集中整合课件、题库及教师等外校优势教学资源,让“共享”延伸到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巩固及期末考核等各个环节,将“集成创新”的融合理念引向深入。

  如今,“应用光学”课程教学再次花样翻新。一方面,教师借鉴“翻转课堂”理念,对传统教学与视频教学进行综合改良,注重课堂上的讨论互动,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教师通过“问题前置”“有意存疑”等方式,引导学生在课堂之外主动利用慕课进行自我学习。此外,定期邀请外校名师与学生对话、期末考试采用部分外校试题等方式,更进一步激发了课程的育人活力。

  刘智颖认为:“包括慕课、师资、评价体系及学分认证等在内的深度共享,是课程集成创新的题中之意。”因此,他们不仅将日常测验、课后作业和课程重修等搬到学校bt网上,创造了重修挂科率从三分之一下降到百分之几的“奇迹”,还打算尝试校际bt网的全面“打通”。“比如,通过了相应学校的网上课程测试,就能获得该校的课程证书。”课程组成员陈宇解释。

  升级

    课程群资源共享推动一流学科建设

  “一门课程的受益对象绝不仅仅是本校学生,还应该包括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学习者。国家支持建设一门精品课程,目的就在于实现优质教学资源最广泛的共享,进而提升相近或相同课程及其所处专业领域的整体水平。”这是“应用光学”课程组全体成员的共识。

  对于共享,“应用光学”课程组长期以来诚意十足。成为国家精品课之后,不少高校向他们求经、要人,刘冬梅告诉记者:“对于有意使用我们课程资源的学校,无论是基础资源还是拓展资源,我们都是免费送给他们。”尽管课程建设水平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但他们仍旧心怀渴望:既欢迎业内同行前来交流学习,也愿意有机会为其他高校学生授课讲学。

  “未来五年,我们会进一步提升课程教学理念、加强网络课堂建设,继续探索‘集成创新教学模式’,并将所取得的成果加以推广,达到同类多门课程的资源融合与共建共享。”刘冬梅在“应用光学”课程发展规划中这样写道。事实上,她对“集成创新”的信心远不止于此:“这种模式可能会从课程群拓展到专业,甚至覆盖全部专业。”

  光电工程学院院长付跃刚表示,学院已着手将集成创新模式向其他课程推广,“通过课程群的建设,密切课程之间的联系、丰富课程内涵和外延,进而对建设一流学科、培养一流人才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他透露,学院正计划携手兄弟院校开展“微课”建设,利用微信内容的碎片化特征,进一步推进集成创新课程的精细化建设。“用知识碎片弥补知识漏洞,把新兴媒体对传统课堂的冲击转化为推动人才培养的有力手段,这应该是一种有益尝试。”

  校长观点

    于化东 长春理工大学校长

    发展特色优势学科需要大格局观

  集成创新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让有限的教学资源得到更加合理配置,推动高校间教育资源的全方位共享,不仅能为加强课程建设、促进专业发展及推动学科进步广开路径,更重要的是,它充分赋予学生自我完善的权利和机会,凸显育人为本,促进教育公平。

  参与集成创新的高校主体之间,无论是强强联手还是以强带弱,都能够促使高校在保持优势特色的同时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建立开放包容的高教育人棋局。集成创新不仅局限于校际之间,校内相近学科领域之间同样可以携手共赢。长春理工大学“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建立起以核心学科的发展辐射引领支撑学科围绕共同研究方向平衡发展、学科间高度融合和交叉的大光电学科体系,这亦是集成创新的突出体现。

  《中国教育报》2017年02月27日第6版

【责任编辑:民生法制网】 

【教育关注:国家级精品课的“老树新枝”】 相关信息
  紫云自治县教育系统召开新冠疫苗接种暨安全生产工作部署会议 [3-25]
  紫云自治县举行2021年春季学期学生资助业务培训 [3-18]
  上海重拳整治教育培训机构 “拔高”需求关不住? [8-8]
  思考:清华北大不对参观者作限制又会怎样? [8-8]
  大学生志愿服务为何被“歪楼”?如何“好心”做“好事”? [8-8]
最新图片新闻
民生法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民生法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民生法制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民生法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它报纸或网站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民生法制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30日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

网站公告 更多>>>
热点图片新闻
永善县召开2017年征兵工作
 

    &nb


关于本站 | 服务热线 | 法律声明 | 隐私条款 | 付款事宜 | 广告服务 | 理事单位 | 通讯员 | 网站留言 |
Copyright(©)2006-2021 民生法制网 版权所有  IE5.0以上1024*768分辨率最佳
本站网络实名:民生法制网 网站法律顾问:柯彬慧  备案经营许可证号:豫ICP备18042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