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民生法制网 - 关注民生 弘扬法制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焦点关注 | 法制新闻 | 新法速递 | 法案释疑 | 普法社区 | 律师之窗 | 经济与法 | 司法前沿 | 检察风云 | 法苑撷英 | 警界采风 | 学术论文 | 新闻调查 | 红绿灯 | 法制故事 |
  房产 | 食品 | 旅游 | 汽车 | 教育 | 环保 | 健康 | 保险 | 就业 | 体育 | 互联网 | 人物 | 文化 | 金融 | 娱乐 | 女人 | 活动推介 | 网站公告 | 法律服务 |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民生频道 > 教育 > 正文内容
会员帐号: 登录密码:
别让学生踢“软球” 体育锻炼应“加码”
发布时间:2017/1/16 13:09:31 信息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佚名  视力保护色:
浏览次数:11821次 【大字 中字 小字】【打 印

    学生体质下降了,学校着急了,纷纷给体育锻炼“加码”。既想锻炼又怕出事故,咋办?社会上出现一个怪象,部分学校用上了软式足球、软式排球等器具。在昨天的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东城团全团会上,一些代表提出,应该敢于放手让孩子锻炼,在体育锻炼中过度保护,未必是好事。

    学生体质下降需多锻炼

    这次上会,汇文中学校长、市人大代表陈维嘉最关心的议题就是学生的体质健康。在东城团的全团会上,他谈了一个现象,过去三四年,据他观察,未必有一个学生架拐,现在一年大约就有四五个。

    “什么原因?”这番话引起东城区委书记张家明的好奇。

    “缺乏锻炼,再一个饮食有问题。”陈维嘉说。

    “还得锻炼啊!”张家明直言不讳。

    还有代表反映,有的学校怕学生踢足球把脚伤了,用软式足球,有的怕打排球太硬,换成软式排球。

    陈维嘉说:“一些项目,学校出于谨慎,索性不敢开!”

    “要敢于让学生锻炼啊,怕担责任哪能行?”张家明坐不住了,他说,区里给教委提出来,一天不少于一个小时锻炼,而且是不少于一个小时出汗的锻炼。

    据记者了解,近年来,本市城区一些学校把“硬排”换成“软排”。有学校解释,学生初学“硬排”时,因为没掌握技巧、用不好劲儿等原因,总有人手臂、手腕红肿,进而产生畏难情绪,失去学习的信心。为此,学校将“硬排”换成了软式排球。

    硬球变软球只为降风险

    对于“硬排”换“软排”,石油学院附中体育特级教师索玉华持反对观点。她告诉记者,虽然“软排”和“硬排”规格一样,但很多体育老师对于这种教具并不认可,不少学生也觉得“没意思”。此外,中考体育考试允许学生在篮球、足球、排球中“三选一”进行测试,其中,选排球的学生需要完成“连续垫40次球”,而考试规定是不能使用“软排”的。索玉华认为,如果学生平时练的是“软排”,考试却得用“硬排”,肯定会不适应。

    索玉华分析,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被家里养得太娇气,身体素质和力量都比较差,缺乏基本的防护知识。而有些家长也过于谨慎,见孩子受点儿伤就要跟学校讨说法,体育老师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自然会减少教学内容。

    过度保护未必是好事

    陈维嘉也认为,没有在真实的训练环境当中磨炼,过度保护,对学生未必是好事。正常的体育项目,只要实施较好的保护措施,学生应该能承受。

    以他所在的汇文中学为例,学校在田径、游泳、足球等项目上均有优势,不仅不建议学生踢“软球”,还鼓励他们啃“硬骨头”。游泳,在家长眼里是一项有点“冒险”的运动,在汇文,这是学生必备的技能,不会游泳不能拿毕业证。“我们已经坚持了六七年,到目前为止,除了身体条件等特殊原因之外,还没有出现学生因为不会游泳而不能毕业的例子。”他说。

    游泳课上,为了保障学生安全,他们安排了专门的教练和救生员,利用专业设施将一部分泳池底部垫高,形成了浅水区,初学者在浅水区中活动更容易承受。

    陈维嘉说,提这个建议,也是想呼吁社会对孩子锻炼予以关注。在运动中不可能完全杜绝事故,真有事故,希望有关部门出台权威的标准,让学校责任更加明晰。

    现行的体育健康评价标准多是以运动成绩作为评价标准,他说,跑得快不一定就是身体健康,北京应该推出更加完善的标准,最好能纳入视力、心肺系统、呼吸系统等指标。此外,目前中考中体育占40分,其中30分为运动成绩,10分主要考查平时运动表现。陈维嘉希望,在考查学生平时表现时,相关部门能出台统一的相对客观的标准。(记者 任敏 孙宏阳 贾晓燕)

【责任编辑:民生法制网】 

【别让学生踢“软球” 体育锻炼应“加码”】 相关信息
  紫云自治县教育系统召开新冠疫苗接种暨安全生产工作部署会议 [3-25]
  紫云自治县举行2021年春季学期学生资助业务培训 [3-18]
  上海重拳整治教育培训机构 “拔高”需求关不住? [8-8]
  思考:清华北大不对参观者作限制又会怎样? [8-8]
  大学生志愿服务为何被“歪楼”?如何“好心”做“好事”? [8-8]
最新图片新闻
民生法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民生法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民生法制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民生法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它报纸或网站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民生法制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30日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

网站公告 更多>>>
热点图片新闻
永善县召开2017年征兵工作
 

    &nb


关于本站 | 服务热线 | 法律声明 | 隐私条款 | 付款事宜 | 广告服务 | 理事单位 | 通讯员 | 网站留言 |
Copyright(©)2006-2021 民生法制网 版权所有  IE5.0以上1024*768分辨率最佳
本站网络实名:民生法制网 网站法律顾问:柯彬慧  备案经营许可证号:豫ICP备18042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