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月16日电 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节点,备受关注的2017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于1月14日-15日在北京举行。会上,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刚在发言中提出:“成本优势是未来技术革命与新产业爆发最重要的前提和催化剂。降低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发展的综合成本,是参与全球竞争、塑造全球电动汽车品牌的一个重要的前提。”
在当日的论坛上,郑刚发表主题演讲。在他看来,打造世界级新能源汽车的品牌,最核心的是独特性、差异性,是比较节能优势,浮出水面的是视觉、是LOGO、是VI,但是在水下的七分之六是全球产业的比较竞争优势,其中成本优势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早在110年前,美国的市民和用户在市场上可以有三种选择:蒸汽驱动车、电驱动车和燃油驱动车。然而,在后来发展中,电动车败给了汽油车。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郑刚提出是成本造就了新技术的普及。亨利·福特发明了流水线生产,产量提高到了全球汽车产量的90%的时候,成本大幅度地下降,售价拉低到850美金,普通的美国人只需要1年7个月的时间就可以买到一台燃油车,而当时购买一辆电动车需要7年9个月的时间。
“所以,我们认为市场竞争的胜利者最终是注重成本的品牌。100多年的历史多次证明了这一点。” 郑刚说。
在反思自身发展时,郑刚透露,从2012年800多台到2016年5.2万多台的销量,规模在迅速的增长,但很遗憾并没有带来显著的、大幅度的成本的降低。
为此,郑刚提出,在推广和普及新能源汽车的同时,光靠技术进步还远远不够,更加要注重、培育成本领先的优势。降低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发展的综合成本,是参与全球竞争、塑造全球电动汽车品牌的一个重要的前提。
他建议,对新能源汽车未来的产业政策、行业标准、行业监管等,既要有利于企业培育和掌握核心竞争技术,也要关心整个产业链和企业综合成本的降低,这样才能培育出行业的龙头企业。
如何通过提高规模、优化设计、优化政策和制度创新?郑刚说,可以围绕如何帮助中国企业降低制度成本、交易成本和政策成本,来打造企业的综合成本能力和优势,从而提高中国企业的全球比较竞争优势。这还需要企业和政府共同携手,不忘初心,才能实现我们国家和一些有雄心的企业的未来战略目标。